携手未来 共创国际仲裁新时代

小编:图书批发发布日期:2022-09-09浏览量:515
核心提示:国际形势动荡之下,国际仲裁界的年度最大盛会——中国仲裁高峰论坛在9月这个金秋时节如期举办,作为中国仲裁周的核心活动闪亮登

国际形势动荡之下,国际仲裁界的年度最大盛会——中国仲裁高峰论坛在9月这个金秋时节如期举办,作为中国仲裁周的核心活动闪亮登场。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经贸投资争议解决面临重大挑战。”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论坛上致辞时说,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经贸投资争议解决途径,在处理国际商事纠纷、优化国际营商环境、推进国际法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大力促进科技与商事仲裁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仲裁的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水平。

贸仲受案量逆势增长

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任鸿斌表示,今年是中国贸促会成立70周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贸促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重要视频致辞,高度评价中国贸促会为拉紧中外企业利益纽带、推动国际经贸往来、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中国贸促会在国际经贸仲裁、知识产权服务、商事调解等领域工作,为做好贸促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贸促会附设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中国最早设立和最具代表性的常设仲裁机构,也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涉外仲裁机构。

“自成立以来,贸仲肩负着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服务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任鸿斌介绍说,贸仲于1956年颁布施行了我国第一部涉外仲裁规则,确立了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仲裁制度,推动中国加入联合国《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即《纽约公约》,为我国仲裁立法和仲裁事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贸仲首创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后被我国《仲裁法》所吸收,并日益得到国际仲裁界的广泛认可,被国际上誉为“东方经验”;为满足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纠纷解决需求,贸仲自2000年起率先开展域名争议解决实践,首开我国互联网争议解决先河;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涉外仲裁员队伍,为推进我国仲裁事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贸仲不断创新仲裁理念,全面提升国际仲裁服务能力,主要业务指标屡创新高,受案数量始终保持领先,涉案争议金额、当事人国别数均位居国际主要仲裁机构前列,以独立公正专业高效廉洁的仲裁服务赢得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可,铸就了中国仲裁的公信力,树立了为全球中外当事人提供机构仲裁服务的典范。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全球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发展同样面临着变革和挑战。”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柯良栋表示,《仲裁法》修改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期待修订后的《仲裁法》为我国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根据9月5日发布的《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1—2022)》,2021年贸仲商事仲裁案件受案量增加,涉案标的额连续4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就争议类型而言,货物买卖纠纷、机电设备纠纷、股权纠纷等传统的纠纷类型仍然是争议涉及的主要类型;另一方面,互联网、文娱产业、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纠纷案件数量也在逐步增多。

在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去年发布的业界权威的国际仲裁调查报告中,贸仲被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五大仲裁机构之一。今年5月,贸仲被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列入“提供网上争议解决服务的提供商名录”。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正渗透到国际仲裁运行的方方面面,这一现象和趋势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仲裁业界的高度关注。”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说,联合国贸法会今年春天召开的第二工作组研讨会对数字经济争议解决、网上争议解决、与技术相关的争议解决等问题进行过专题研讨,贸仲也专门派员参会并嗣后发布了观察报告。

王承杰表示,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国际仲裁在争议解决方面的优势与作用愈发突显,科技赋能将进一步提升国际仲裁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透明度、提升公信力。

国际商事仲裁面临挑战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王淑梅表示,中国法院不断完善仲裁司法审查机制,促进仲裁司法审查标准统一;依法审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明确新类型案件的裁判规则;大力推动诉讼与仲裁调解的融合发展,建设“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仲裁国际化发展;切实履行国际条约义务,依法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国际商事仲裁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王淑梅表示,智能互联时代办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要不断推动仲裁智能化与保护当事人意思自治,推动仲裁信息化与确保仲裁程序公正,推动大数据利用与个人隐私保护。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1—2022)》指出,技术正在迅速改变法律的实施方式,其中,人工智能显然是一个热门话题。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法律行业,尤其是仲裁领域,更加明显感受到法律科技进步的影响。显而易见的是,法律技术中的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仲裁的效率并降低成本。因此,虽然由于法律领域对技术的保守态度致使数字化在法律领域受到限制,但市场因素、技术进步和竞争将很快迫使法律行业更广泛地利用技术。

为此,本次论坛以“迈向智能互联的全球仲裁”为主题,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智能互联网时代的仲裁发展之路。

“在新冠疫情给仲裁事业发展带来挑战的背景下,电子送达、远程视频开庭、云仲裁平台等诸多新形式的出现,让现代科技融入到仲裁事业当中,为国际仲裁规则带来新的变革,同时也关注了诸如技术发展不均衡、仲裁规范滞后等问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说,去年司法部发布了《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就有不少运用科技来开展仲裁活动的规定,涉及送达、开庭等若干程序环节。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仲裁业发展中务实和创新的精神。

高子程表示,在全球化进程中,“智能互联”必将继续推动国内外仲裁机构案件管理方式的相互借鉴和共同创新,带动国内和国际仲裁法律规范和制度规则的完善,加速国际仲裁事业全球化的进程,促进全球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的发展。

仲裁须守正创新

中国将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营商环境和竞争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事仲裁要在服务国际经贸发展、推动国际仲裁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任鸿斌建议,一是守正创新,推动国际仲裁更广泛运用。仲裁是解决国际经贸争议的通用语言。要坚持先进仲裁理念,完善仲裁规则和制度,不断丰富和发展仲裁与调解相结合、“一站式”争议解决机制等东方实践和经验,发挥多元化争议解决引领示范作用,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国际争议解决机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不懈努力。

二是数字赋能,增强国际仲裁发展新动力。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面对数字经济为全球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要坚持科技赋能,促进科技与国际仲裁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不断提升仲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实现国际仲裁高效率、低成本,增强仲裁透明度,迈向更加智能互联的新时代。

三是包容并蓄,促进国际仲裁交流互鉴。仲裁具有天然的国际性,遵循商人社会的万民法。国际仲裁应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促进协调融合发展。要进一步增进仲裁交流互鉴,让国际仲裁交流互鉴成为贸仲全球仲裁员和国际仲裁界人士增进友谊的桥梁,成为推动国际仲裁发展的动力,努力为国际仲裁事业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章链接:https://www.480520.com/news/show/24314/
文章来源:涂料批发    
 
标签: 两元店货源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