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汪力成: 境外园区+跨境电商塑造靠前供应链

小编:图书批发网发布日期:2023-06-16浏览量:550
核心提示:“制造业全球化和全球跨境电商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比如,两者都需要物流仓储服务,而且是两者的关键刚需。”华立集团董事会

“制造业全球化和全球跨境电商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比如,两者都需要物流仓储服务,而且是两者的关键刚需。”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汪力成日前表示,面临新形势,外贸企业到海外建厂并非唯一选择,还可以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好境外经贸合作区与跨境电商等平台,助力企业更好实现全球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长为“世界工厂”,并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近年来,逆全球化潮流涌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尤其在疫情三年,许多国家更是将贸易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稳定、安全的供应链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命脉。这也使得全球供应链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汪力成观察到,首先显现出来的变化就是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趋势。“大开大合”的国家分工模式正在成为过去式,全球化国家分工目前正在面临变革,供应链半径缩短,区域化分布成为新趋势。他认为,未来世界上将形成三大“供应链生态圈”,而这三个“大圈”内部及周边又有着若干“小圈”。第一个大圈是亚洲地区(中国大陆+日/韩/中国台湾地区+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国+中亚地区);第二个大圈便是以墨西哥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墨/美/加);第三个大圈则是以北非沿地中海地区为中心的集群(摩洛哥/突尼斯/埃及等)。

他举例说,当下,墨西哥成为投资热门地区,也从侧面证明了美墨加协定以及利用邻国的近岸外包优势,可以靠近最终消费市场、贴近下游用户,确保产品可以拥有更快的上市速度,产品从制造商到客户的运输过程也将变得更快。

“以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关注的是供应链上某个产品的价格,但是单一产品的价格并不等同于整条供应链的成本以及效率。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中国企业都要对这个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在汪力成看来,面对这样的趋势,中国外贸企业的破解之道在于摒弃过去传统的思维方法,打破路径依赖,在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推进转型后,依旧可以在新的环境中立足。因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仍旧具有竞争力。

汪力成分析说,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构过程中,参与全球复杂产业链分工合作的企业,应该主动“走出去”,嵌入到正在重构的全球供应链中,否则将很快被边缘化。比如,现在很多工厂都接到客户通知,要求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否则订单将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没有选择权的,因为中国企业的话语权较低,更不是“链长”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要跟风到海外建厂。

汪力成认为,很多中国企业的能力范围只是能够生产制造一个可以触达消费者手中的完整产品。像这样的企业未必需要到海外建厂。更何况,有许多企业既没有海外设厂运营的能力,也没有跟风的必要。

“经过大量调研,我认为,如果我们自己能够掌握物流、清关、仓储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直达目标国家市场的‘小B’甚至‘C端’,关税壁垒并非不可攻破。所以问题不完全在于贸易摩擦,问题主要是出在我们都习惯于接大单、习惯于FOB交货。”汪力成说。

针对目前正在急剧变化的全球贸易形势,汪力成认为,到海外建厂并非是每一个企业的唯一选择。中国企业具有强大的产品力,虽然成本与以前相比已经大幅度上升,但是中企仍然是具有竞争力的。即使关税提升,对海外消费者来说,也未必会很敏感。所以,全球跨境电商和制造业企业全球化可以找到交汇点。而这个交汇点就是境外经贸合作区。

汪力成一直在思考,能否把境外园区作为主控物流仓储网络的一个节点和平台,为中国企业面向国际市场提供支撑。例如中国企业以墨西哥园区为节点,打通从中国到墨西哥太平洋港口的最便捷、成本最低的物流线路,继而从墨西哥太平洋港通过铁路、公路联运,直抵墨美边境进入美国消费市场,并在美国目标市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这让大量企业可以直接获取“小B”客户,甚至“C端”消费者。

“中国跨境电商大多数针对To C的进出口业务,仍然采取的是国际邮包交易的模式。而对于大件产品,很少有人能够提供通畅的物流解决方案。因此,作出思维的改变可能是我们的机会所在。”汪力成说,当下,中国企业必须开始改变,依靠“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电商”慢慢完成从OEM到ODM再到OBM的转型,逐步实现营销国际化、制造国际化、品牌国际化。


文章链接:https://www.480520.com/news/show/37593/
文章来源:批发网    
 
 
更多>同类资讯